旅游线路短视频·紫阳楼朱子故里
紫阳楼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定居近50年的旧居
南宋绍兴十三年(1142)
朱熹父亲病故
临终前将朱熹母子托付给好友刘子羽
刘为抗金名将
因为秦桧陷害
此时闲居五夫家中
他不负好友重托为朱熹母子构筑这座楼宅
绍兴十四年(1143)
14岁的朱熹遵父遗嘱
奉母安居此
因为朱氏的祖籍徽州婺源有紫阳山
为表示不忘先祖
故名新宅为紫阳楼
而后又以其父印章“紫阳书堂”匾其厅堂
直到绍熙三年(1192)举家迁居建阳考亭
共在这里居住了49年
紫阳楼于1998年底在原址上
按原样重建
占地551平方米
建筑面积654平方米
仿宋代建筑风格
构体为歇山顶的闽北民居风格
内中的厅 堂 斋 轩均按朱熹自撰的
《名堂室记》进行布局
厅堂左室为“韦斋”
取怀念其父朱松(号韦斋)之意
右室“礼斋”
为恭迎父辈和接待来访学友的下榻之所
朱熹重礼仪
曾两度在紫阳楼迎延平之师李侗
和浙江学者吕祖谦
在“礼斋”留下互相论道的胜迹
后堂命名为“晦堂”
深寓恩师刘子翚谆谆教诲的修身道理
堂前高悬一副朱熹手书的恩师赠联
“木晦于根 春容晔敷 人晦于身 神明内腴”
意即应遵循古训
韬晦深藏 敛性修身 潜心苦读 创业成才
横匾“不远复”是朱熹手书恩师所赠的“三字符”(符意即格言)
表达了在迷途不远之时
即应回复知返的儒家修养方法
赠联和赠匾都成了朱熹一生遵循的座右铭
而恩师为朱熹择取的表字就叫“元晦”
“晦”的深意镌于堂匾
使朱熹一生铭刻在心
本文来源:上海热线 作者: 责任编辑:刘锃悦